气温很低,更请注意低温烫伤
寒冷的冬季,家里有暖气不会怕冷,但是出门之后,你会发现外面的气温很低,但是你听过低温烫伤吗?这个也很有杀伤力的,接下来就看看如何预防烫伤吧!
多“烫”可以“烫伤”
一般来说,取暖设备属于低热物体(一般指 44℃ ~50℃),生活中大部分取暖设备基础温度约40度,最高可调至60度。
虽然基础温度不高,但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也会造成烫伤,也就是我们常说的 “低温烫伤”.当皮肤接触近60℃的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或接触70℃的温度持续一分钟,就有可能造成烫伤,引起皮肤烫伤的最低温是44℃。
低温烫伤的症状并不十分严重,表面看起来往往只是一个小水疱,但其实可能已伤及皮下组织,甚至肌肉、神经、血管,造成愈合困难。特别是糖尿病患者一旦发生低温烫伤,会导致皮肤破溃,伤口就会难以愈合,且容易发生感染,不及时救治后果将不堪设想。
哪些人群容易出现低温烫伤
低温烫伤一般多见于老年人、糖尿病、脑血管意外患者。由于这类人群的皮肤感觉异常,对热刺激的反应敏感性低,往往躲避不及时更容易发生低温烫伤。
对于健康的中青年朋友,低温烫伤患者则多数是过度熟睡时使用取暖设备所致;婴幼儿表达能力欠缺,也是低温烫伤的高危人群。
如何预防
使用取暖设备之前,应该对该设备的温度范围有所了解,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。例如:使用电热毯取暖时,尽量在晚上入睡前关掉电源;使用热水袋时温度不宜过高,也不要将水灌得太满,装70%左右热水即可,太烫的话可以用毛巾裹起来,减缓导热速度。
使用取暖贴时,一定要贴在衣服外面,不能直接贴在皮肤上,也不宜贴过长时间;使用家用取暖器时,应以感觉到温暖的距离为宜,并且间断使用。同时要注意,高龄老人及小孩应在家人看看护下使用各种取暖物品。
有些朋友在热水泡脚时也会被烫伤。一般来说,泡脚的水温以30℃ ~40℃为宜,泡脚的时间以15~30 分钟为宜。此外,“煲电话粥”也可能会被过热的手机低温烫伤,建议使用耳机通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