欢迎光临南昌市卫生健康促进中心! 今天是
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联系我们

健康传播

专题栏目

健康科普

当前位置:首页>>健康传播>>健康科普

吃过哪些药后绝对不能喝酒?

时间:2019年02月13日 点击:

吃过哪些药后绝对不能喝酒?

今天我们就来谈谈,在服用哪些药以后,绝对不要喝酒?服药以后喝酒,可能出现哪些不良反应?

一 双硫仑样反应

双硫仑原本是一种戒酒药物,服用该药后即使饮用少量的酒,身体也会产生严重不适,利用这种不适的反应达到戒酒的目的。

双硫仑的作用机制是同乙醇(酒精)联用时,抑制了肝脏内的乙醛脱氢酶的作用,阻碍了酒精分解的过程,从而造成体内乙醛蓄积,引起中毒。

临床常用药物中有许多都可引起与双硫仑类似的化学作用,被称为双硫仑样反应。

主要表现为,在饮酒后后10余分钟至1小时内出现面部潮红、头痛、头晕、心悸、恶心、呕吐,呼吸困难、心跳加速、血压下降,甚至发生休克。

下面就列举部分我们平时最常遇到的可引起双硫仑样反应的药物:

头孢菌素类药物

头孢类抗生素品种多,抗菌范围广,抗菌能力强,在临床中应用广泛,所以发生双硫仑样反应是最多见的。比如头孢哌酮、头孢曲松、头孢唑啉等等。

但也并不是所有的“头孢”都会发生双硫仑样反应。比如头孢唑肟、头孢克肟、头孢替唑、头孢地嗪等就不含可抑制乙醛脱氢酶的化学结构,且目前暂无文献报道可以引起双硫仑反应。

硝基咪唑类药物

代表药物有甲硝唑、替硝唑、奥硝唑等。它们通过抑制乙醛脱氢酶,干预乙醇氧化过程而导致双硫仑样反应。

其它类抗菌药和抗真菌药物

比如呋喃唑酮、呋喃妥因、氯霉素、酮康唑等。

某些降糖药物

比如格列本脲、格列齐特等。

二 肝功能损害

急性过量服用对乙酰氨基酚有引发肝功能衰竭的风险,而服用对乙酰氨基酚以后饮酒,发生肝功能损害的风险也会明显增加。

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非常常见的解热镇痛药,许多止痛药和复方制剂感冒药里都有它的身影。因此,如果你正在感冒期间,而且正在服用感冒药,请一定不要饮酒。

还有许多潜在有肝功能损害的药物,比如抗肿瘤化疗药氟尿嘧啶、甲氨蝶呤等,抗结核药异烟肼、利福平等,酒精都可能增加其肝脏毒性。服药期间都是不应该喝酒的。

三 胃出血

常用的解热镇痛药,比如阿司匹林、对乙酰氨基酚、布洛芬等等,它们都对胃黏膜有一定刺激作用,会破坏胃黏膜屏障,损伤黏膜下血管,容易引发胃炎和胃出血。

而服用这些药物的同时饮用酒精制品,会产生协同作用,大大增加了引发胃出血的风险。与此同时,阿司匹林具有抗凝血作用,酒精使它的抗凝血作用明显延长,使得出血更不容易止住。

四 低血糖

空腹饮酒本身即容易引起低血糖反应。如果与此同时使用胰岛素或者口服降糖药物,则更容易引发低血糖。

更重要的是,低血糖反应表现为心慌,出汗,疲乏,烦躁或嗜睡、甚至意识不清,这些症状常常被醉酒反应所掩盖,不易发现。而长时间的低血糖可造成脑细胞不可逆的损伤,甚至导致死亡。这加重了酒后出现低血糖的危险性。

五 中枢抑制

常用镇静和安眠药如地西泮、艾司唑仑等等都有抑制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,而酒精与其作用相似,两者有协同作用。

六 血压下降

酒精具有明显的扩张血管的作用。而某些降压药扩张血管的作用也同样非常强烈,如硝苯地平、复方利血平片、肼苯哒嗪、地巴唑等。常用的抗心绞痛药物,如硝酸甘油、硝酸异山梨酯等等,也具有扩张动脉和降压的作用。

这些药物如果和酒精同时摄入,可能引发血管扩张过度,导致剧烈头痛、相对血容量不足,出现体位性低血压。突然起身站立时有可能出现晕厥跌倒。

七 精神失常或癫痫发作

酒精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广泛的损害,可降低精神病药物和抗癫痫药物的治疗效果,甚至可诱发精神病或者癫痫症状加重。正在服用此类药物或者有此病史的患者,同样切忌饮酒。

八 痛风发作

众所周知,饮酒是诱发痛风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因为酒精会促使尿酸生成增加,同时抑制肾脏对尿酸的排泄,还使得尿酸在血液中的溶解度下降,更容易生成尿酸结晶。如果你正在服用降尿酸的药物,酒精会让你的治疗努力化为乌有。